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shoufalist shoufalisttupian shoufalistpage

网络首发

川藏茶马古道共生经济文化符号的现代活化策略

左川玉;刘毅;

川藏茶马古道依托于茶马互市实现跨区域资源互补,在经济互通过程中沿线各民族不断交往交流交融,多民族的语言、宗教、艺术、技术等历经千百年交流形成大量共生经济文化符号。这些符号不仅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载体,还是西南边疆治理和地缘战略的隐性支撑。学界对川藏茶马古道的研究主要围绕线路演变、历史价值与经济功能,而对川藏茶马古道上多民族交往中的共生经济文化的研究还很薄弱。本文选取川藏茶马古道沿线有代表性的共生经济文化符号,每项符号史料记载可考,现今保存完好,能够体现多民族共生的内涵。运用共生理论构建涵盖共生单元、共生界面、共生模式、共生环境的现代活化系统。研究认为,在现代活化实践过程中,可能存在共生单元间能量产出匮乏、共生模式能量分配失序、共生环境存在负向激励、共生界面内能量传递阻滞等诸多桎梏,因此,还需着力提升能量产出水平、优化能量分配、改良共生环境、畅通能量传导。

年 期 ;
[下载次数: 519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廉洁文化建设与文化认同协同推进的生成逻辑与实践路径——以四川民族地区为例

颜军;袁柏顺;

文化认同作为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是“五个认同”中最深层次的认同,对于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关键意义。分析发现,民族地区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与坚定文化认同能相互促进:廉洁文化建设为坚定文化认同提供发展动力,坚定文化认同为廉洁文化建设打好思想根基。通过对四川民族地区长期生活的居民进行访谈发现,民族地区仍然存在“认识还不到位”“联系还不密切”“效果仍不明显”“机制尚未形成”等问题,文化认同与廉洁文化建设尚未形成合力。民族地区应重视协同推进廉洁文化建设与坚定文化认同,从6个方面着力:“更新观念:正确认识、把握二者密切联系”“把稳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凝聚力量:广泛凝聚各族群众主体力量”“提升能力:提升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水平”“依托发展: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把握核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年 期 ;
[下载次数: 1,437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大小凉山低收入群体家庭关系及自我发展

郝彧;郑烨;

低收入群体家庭良性发展是增强区域社会韧性,保障社会安定团结和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条件。大小凉山本土民族在漫长历史中形成了一套特有的“地方性知识”体系和生存的文化逻辑。民族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家庭关系并决定其发展方向。本文选取大凉山美姑县合姑洛村和小凉山马边县的额洛村作为深度调查样本进行分析,根据低收入群体收入情况、劳动力和就业情况、生产经营情况、受教育情况,探讨生育观念、权力分配、代际关系、内生动力、健康状况等对家庭关系和家庭发展的影响,提出了兼顾经济理性和文化理性,转变扶助模式、提供差别化支持、建立激励相容的分配制度、建立帮扶智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人才支撑、拓宽就业渠道、推进移风易俗和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对策建议,以期增强低收入家庭发展的主体性作用,实现自我激励、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民族同步繁荣,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年 期 ;
[下载次数: 722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汉唐史料中的古罗马民族认知及特点书写

刘西沚;

习近平主席曾指出“中国和意大利是东西方文明的杰出代表”,意大利作为首个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G7国家,古罗马作为灿烂辉煌的伟大西方文明从古至今被中国关注着.从东汉史料汉民族使用“大秦”开始,就可以看出当时的汉人有这种自信,认为自己就是东方最大的国家.所以由此开始大汉王朝所对标的向来都是西边最大的帝国罗马.虽然正史中记载远行者所收集到最远的信息来自东部行省叙利亚和埃及,但“大秦”一词在绝大部分语境下所泛指的就是罗马本身.这般认知传承至《清史稿》时表明“义大利即意大利亚,后汉书所称大秦国也”.也正是由于汉唐时期的中华民族有着相当的国家实力和文化自信,才能以开放包容、正面务实的态度来看待他们所认为的与自己同量级的极西大国.通过正史史料了解汉民族与罗马民族长达千年的认知发展、来往交流,继续释放善意和平的态度,推动以敦本务实为基础的公平合作和不卑不亢的大国风范无疑对今后双方的交流发展前途有利.中华文明历来和平务实、开放包容,主张文明互鉴、文化多元及和平发展,与今天“一带一路”倡议文脉相承.

年 期 ;
[下载次数: 519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1 ....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
检 索 高级检索